体育明星

  • Home
  • 体育外卖别忘系好“安全带”

体育外卖别忘系好“安全带”

本文转自:广州日报

体育外卖别忘系好“安全带”

  在手机下单一份“外卖”,送来的不是热腾腾的饭菜,而是一堂上门体育课。这种名为“体育外卖”的上门服务今年悄然兴起,主要面向青少年及幼儿,提供体适能培训、中考体育提分等服务。因其能按学员需求定制课程内容,由专业教练携带器材上门授课,且时间灵活,受到了不少家庭的青睐。(7月30日《钱江晚报》)

  体育外卖的兴起,是消费升级与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。家长对孩子健康的重视催生了庞大的体育培训市场,而固定的培训场所和时间常与学生课业安排产生冲突。体育外卖通过教练上门的模式,既节省了家长接送时间,又可根据学员特点灵活安排课程,打破了传统体育培训的空间限制,实现了教育服务的精准配送,可以说是对传统体育培训的有益补充。

  然而,在体育外卖繁荣发展的表象之下,监管缺位的隐忧已然浮现。当前市场上教练资质参差不齐,既有退役运动员、体育院校毕业生,也有仅通过短期培训便上岗的人员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一些平台对教练背景审查流于形式,甚至存在无证上岗现象。此外,有的体育外卖服务在学员家中进行,缺乏安全设施与应急设备,还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。这些监管空白若不填补,体育外卖的“便利性”可能会转化为“危险性”。

  当前,我国对体育服务的监管仍以线下场馆为主,对体育外卖这种线上新业态则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管手段。权责边界模糊、执法依据不足,也使得平台、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责任认定陷入困境。体育外卖涉及人身安全与专业指导,其服务对象多是未成年人,这也决定了其需要更严格的监管。

RAYBET官方网站

  新业态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监管与创新的赛跑。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寻求平衡,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。此前网约车、外卖等新业态产生之初都经历过“成长的烦恼”,而这也为同为体育外卖的监管积累了经验。

  构建体育外卖的监管体系需要政府、平台、消费者多方发力。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专门的体育培训上门服务标准、明确教练资质要求、安全操作规范及责任划分原则,并通过定期检查,确保服务质量与安全底线。可借鉴网约车的监管经验,建立教练实名认证与信用评价系统,将违规行为纳入行业黑名单;平台作为直接管理者,应该承担起把关与日常监管的责任,为教练购买责任保险,并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;作为服务接受方,家长和学员也应增强风险意识,认真核查教练资质证书,做好安全保障措施。

  当我们在享受体育外卖带来的便利时,切莫忘记为这份“健康外卖”系上监管的安全带。只有筑牢监管底线,体育外卖方能行稳致远。

发表评论